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设计说明
1、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和24时记时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线。引入新课时通过呈现北京的小兰和乌鲁木齐的古丽的活动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8时古丽才起床,而小兰已经开始上课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完全进入情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依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表、评表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动手实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发挥引导和组织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时钟模型
学生准备:时钟模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
提问:你从图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预设
生:8时的时候北京的小兰在教室里认真地上课,而乌鲁木齐的古丽才刚刚起床,正在穿衣服呢。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两地的日出时间有差别,新疆的日出时间比北京要晚大约2时。
2、揭示课题:同学们知道的知识可真多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两个地方上课时间表的有关问题。(板书课题:时间表)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中两个小朋友作息时间的不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经历过程,体验感知
1、看一看,说一说。
(1)课件出示教材72页第一幅主题图和下面的两个时间表,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交流所得,学生汇报。
预设
生1:我发现了两所学校每天上午都有四节课。
生2:我发现了从上午第一节课到午休结束,新疆民族小学每节课的上课与下课的时刻都比北京启明小学推迟2时。
生3:我发现了两所学校每节课都是40分,午休时间都是1时25分。
生4:上午11时35分小兰开始午休,古丽却刚刚做完眼保健操。
2、根据时间表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上午第二节课,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的可能分别是哪个时刻?(出示教材72页三个钟面)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个别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需要分别在两个时间表上找到上午第二节课的上课和下课时间。
②分析这段时间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特征。
③利用排除法把时针和分针不具备上述位置特征的钟面去掉,保留下来的钟面就是所求。
(4)汇报答案。
第一幅图是小兰所看到的钟面;第三幅图是古丽所看到的钟面。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补充时间表。
(1)出示小兰和古丽的对话内容。
小兰:下午从13:00开始上两节课,第五节课后是1时的大课间,然后上第六节课。
古丽:我们下午从15:00开始先上两节课,然后是1时的课外活动。
(2)组织学生认真读对话内容,理解意思后独立补充时间表。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教学内容:
里程表(二)
教学目标:
1.弄清里程表中的信息与形成路程之间的关系。
2.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有关里程表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从里程表中获取与行车路程有关的信息。
教学难点:
解决有关里程表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探究展示】
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二、达标训练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完成,教师适当点拨。
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觉得
这节课哪个组表现得最棒?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3第一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2——73页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在这些变化中还存在许多数学问题。
你对哪个时期印象最深?了解到什么?
二、讲授新课
他们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多少是一半?一半怎样表示?(小组交流)
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3、有没有什么符号可以表示一半?
出示:1/2 读作二分之一 这样的数,我们叫它分数。
4、教学书写:
先写“—”,再写“2”,最后写“1”
5、胎儿头长占身长的一半,也就是多少?
用纸条表示胎儿的身长,怎么表示一半?
6、婴儿、成人的头长也能用1/2表示吗?用纸条折一折,涂一涂,表示一下。
指出头长在哪儿?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成人呢?
7、今天,我们认识了3个分数:1/2 1/4 1/8
8、学习书写:
1/2:先写“—”,再写“2”,最后写“1”
分数就这三个吗?你还知道哪些分数?
三、小结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读作二分之一
读作四分之一
1/8 读作八分之一
教学反思:
通过看图和实际的操作,学生对分数的含义认识比较好,知道分母、分子的意思。分数的认读需要加强练习,一部分学生习惯从分子开始读,导致错误。
第二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图片)涂色部分是多少?
出示分数,学生涂色
二、讲授新课
< ……此处隐藏13211个字……巩固练习,强化新知。(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下面,我先说第一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引入“快乐数学园”情景图,“同学们,小动物们在布置房间呢,这是它们挂的气球。仔细看看,有什么发现?(按黄、红、绿排列)。你们能很快说出第18个是什么颜色的吗?(绿色)。(出示编号检验猜测结果。)”
“挑选你们喜欢的编号让老师猜猜看。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猜得又快又准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也能行。”
(二)引导探究,感悟新知。
在这个环节,首先出示场景,“我们周末要开场联欢会,用鲜花装扮是不是更漂亮呢?”(出示场景图)
这一环节复习表内除法的知识,让学生对竖式有初步认识,为下一步更好地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感知余数的产生
“同学们,23盆花都摆上,每组5盆的时候,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学生还剩3盆)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同学们做得很好,大家列的算式不一样,大家互相交流的时候是不是不太方便呢?我们都写成一种形式,即23÷5=4(组)3(盆)
(板书:23÷5=4(组)3(盆))
剩下的3盆我们怎么称呼它呢?我们大家一起给它取个名字吧?我们叫它余数。我们在商的后面点上6个小圆点,然后写上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竖式怎样列呢?引导学生列式,并分析每个数字的含义(商4表示可以摆4组,余数3表示剩下3盆),23除以5等于4组余3盆。
当我们平均分物体的时候,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有时会有多余的数产生,这个数被称为余数。
如果有16盆花可以摆几组?如果是17盆,18盆,24盆,25盆呢?,现在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展示学生列式。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余数和除数,“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余数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反思性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索出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即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练习。因此我针对本节课的重点精心设计了这样三道题,首先让学生判断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计算是否正确,及时巩固“余数比除数小”,接下来通过“动手练一练”熟悉“除法竖式”的基本结构,最后结合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有余数的除法。
我再次出示“数学游乐园”情景,“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老师快速猜出气球颜色的奥妙了吗!”,你们也来试试吧!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对除法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请同学们从以下提供的练习和活动中,挑选喜欢的一项或两项在课外完成。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学习和生活的素材,让学生自主选择量力而行,以便于因材施教。
六、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简洁明了既显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又用彩色粉笔标记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4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出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
学情分析
乘法估算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因而在学生有一定口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估算教学,在教学本课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5教学目标
1、沟通分数与平均分的关系,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图形、语言与算式表征不断转化的过程中提升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类型
实物操作型、小组讨论型、讲授型
教学资源与环境
PPT、CAMTASIA STUDIO软件、教室
设计理念
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得有个过程,同时有他的局限性和规律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先复习旧知,然后从生活实际入手, 引出问题,接着提供操作提纲,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然后通过学生分小组的讨论交流与PPT的演示,使学生掌握“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的思路、算理、以及方法。最后利用两题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的讲解,让学生把新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得新知识得以深化和巩固。这样逐步推进的过程,既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及特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设计思路与特色
本节微课围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内容来进行,它是在学生充分理解分数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分数的含义,用整数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微课的教学设计在编排上分三步来展开。首先是“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从问题题收集、提取和解读信息;接着是“分析与解答”,借助孩子们的讨论形式,把直观图分析、动手操作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展现出来,并结合孩子们之间的对话说明解决问题的两个步骤;最后是“回顾和反思”,对解答的步骤和结果进行检验与小结,并结合练习题的讲解进行实际运用。这样的设计,使得整节微课层次清晰,自然流畅,易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教学过程
环节,内容,时间:
一、复习回顾,提出问题。利用PPT把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展示出来,既是对上一节课知识点的回顾,也顺势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0-55秒
二、阅读与理解,提操作要求。结合PPT的演示逐步分析问题,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展现,并提出接下来的动手操作的要求。 56秒-2分05秒
三、学生操作,小组讨论。学生根据老师提出来的操作要求进行实践,并尝试列式解答。然后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与交流。 2分06秒-5分05秒
四、回顾与反思。利用PPT的演示把孩子们的思路整理并展现出来,再次小结解题的思路、算理、以及方法。 5分06秒-6分00秒
五、实际运用。利用PPT讲解两道比较经典的习题。第一题是基础题,通过讲解,巩固孩子对“分数的简单应用”知识点的掌握;第二题是提高题,通过对比与分析,让孩子进一步把握本节微课的知识点。 6分01秒-9分46秒
文档为doc格式